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体育资讯 >

2008北京奥运场馆“水立方”成功变身“冰立方”

时间:2019-08-01 00:02
    7月30日,随着最后一块预制混凝土板安装完成,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下简称北京冬奥会)比赛场馆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冰场可转换结构施工圆满完成,标志其成功实现“冰立方”变身大计。

  “水立方”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场馆,承担了游泳、跳水、花样游泳等水上比赛项目。改造为“冰立方”后,该场馆将在北京冬奥会期间承接冰壶和轮椅冰壶比赛项目。

  7月30日,国家游泳中心冰场可转换结构施工圆满完成。据该中心总经理杨奇勇介绍,按照施工计划,预计今年10月可完成冰壶比赛场地及制冰系统、空调系统改造等工程,年底将进行冰壶比赛。

  杨奇勇表示,“水立方”在保有原水上功能的基础上新增冰上功能,即在比赛大厅中部通过搭建可转换结构及安装可拆装制冰系统,形成具有4条标准赛道的冰壶场地。凭借这套可拆卸的制冰体系,“水立方”可同时拥有水上功能和冰上功能,制冰设备和冰层拆除后,冰场即可还原为泳池。未来,“水立方”在春夏秋三个季节将用于水上活动,冬天则用于冰上活动。

  在改造过程中,可拆卸的钢结构是冰水转换的基础。钢结构必须轻便,能够快拆快装,同时还要保证强度。在钢结构上方是一层预制混凝土板块,再上面是防水层和制冰管道层,管道层上面再铺冰,形成冬奥会冰壶比赛要求最为严格的冰面。

  冰水转换除了要解决可转换冰面问题,还要攻克一些环境难题。为此,“水立方”联合设计单位、清华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各方先期开展了科研论证,重点研究了改造工程涉及的冰场可转换结构体系、场地体育照明、场馆综合节能等5项具体课题。

  改造完成后的“冰立方”不仅增加了功能,更将实现智能升级,全新的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将有效控制和监测场馆室内的温度、湿度、照明、声学等变化,为冬奥会冰壶比赛提供完美环境。

  本次“水立方”改造增加了膜结构空腔自然通风,通过开启顶部的这些空腔,夏季自然通风降温,冬季蓄能降低场馆热耗,将更加节能环保。

  此外,冰立方冰上运动中心与冬奥会冰壶比赛场地改造工程也在同步开工建设。建成后可为北京冬奥会相关运行提供保障服务,并推动群众性冰上运动的发展,每年可接待超过10万名冰上运动爱好者。(记者尹力)

------分隔线----------------------------
推荐内容